你正在关注的furry并不存在:重新认识银碳
编者按(11月3日更新):文章发布后,我才注意到我遗漏了一项细节:银碳作为付费皮肤出现在腾讯《和平精英》游戏中。已在文中补充相关内容。
如果在漫展遇到银碳,你能约他出来吃鸡公煲吗?
不是问“你喜欢他的兽装吗”,不是问“他现在有多火”。
就问:能约他吃鸡公煲吗?
像对待其他任何一个furry那样。像对待一个真实的人那样。
答案,我们都知道,是不能。
你可以远远地拍照。你可以看他的视频。你可以关注他的账号。
但你不能和他吃鸡公煲。
因为你关注的那个furry,并不存在。
这不是修辞,这是事实。
让我重新介绍银碳给你认识。
一
当我说银碳不存在,我不是说那套兽装是假的,不是说那些视频是AI生成的。
也许这个形象背后确实有一个真实的个体,但这不重要:这个个体的运作方式,从根本上不同于任何一个真正的社群成员。
让我把话说得更直白些:作为一个你可以认识、可以对话、可以建立关系的个体,他不存在。
看不到他的过去。没有2015年的第一张青涩画稿,没有从零开始的摸索历程,没有你能追溯的困惑、挣扎、成长的故事。
触碰不到他的真实。你无法给他发私信然后得到一个真实的对话,你无法在线下和他建立个人层面的联系。
问不了他的责任。当圈子提出质疑,得到的回应是“管好你自己”。
找不到那个人。在MCN公司与公关团队的层层包装下,那个个体与任何普通的社群互动之间,隔着无法穿透的商业运作逻辑。而正是因为这层不透明的商业基础设施,中之人理论上可以随时替换。没有人会知道,也没有人能验证。
他存在的方式,不是作为一个人,而是作为一个品牌吉祥物。
而这个品牌吉祥物,不知怎么就成了中国furry文化的“代表”。
我们没有选择他。是资本选择了他。
二
让我告诉你发生了什么。
二十年前,第一批中国furry在贴吧、论坛上小心翼翼地发帖,试探着:还有和我一样的人吗?
十年前,第一次小规模的线下聚会,几十个人,紧张而兴奋,互相确认:原来我不是一个人。
一点一点,有了第一届兽展。一笔一笔,有了第一批兽设。一针一线,有了第一件兽装。
有画师,有装师,有写手,有组织者。有人冒着被家人误解的风险,有人在质疑中坚持,有人在边缘地带开拓空间。
二十年,我们建立起了这个文化在中国的存在。
然后银碳出现了。
完整的形象,专业的团队,主流的曝光,成体系的运营。
然后,一期综艺节目,两个小时,他把我们二十年积累的东西挖空了。
三
在湖南卫视——中国最大的娱乐频道——银碳作为“拟人化动物角色圈自媒体人”出现了。
不是作为一个有故事的人,不是作为一个艺术家。
是作为一场奇观。
被逗,被玩,被明星嘉宾当宠物抚摸。那些主持人和嘉宾没有兴趣理解furry到底是什么,意味着什么。
为什么要理解呢?他们在那里是为了包装新鲜感,是为了给观众提供“奇怪的东西”来消费。
而银碳——或者说那套兽装里的人——配合演出。
这就是他们卖的东西——是猎奇。
不是文化,不是理解,不是尊重。是猎奇。
几千万人看了。几千万人现在“知道”了furry是什么:就是那个在电视上穿着动物装卖萌的奇怪玩意儿。
四
让我们理清楚:在这场交易里,谁得到了什么,谁付出了什么。
银碳得到的:
- 流量,知名度,商业机会——包括成为腾讯《和平精英》中的付费皮肤。
- 国际关注度(现在可能是英文互联网上最显眼的“中国furry”)。
- 上升空间无限的职业资本。
银碳付出的:
- 几乎没有。没有多年的社区建设,没有人际关系风险,没有对这个文化存续的情感利害关系。
真实的furry创作者得到的:
- 一个扭曲的公众形象,需要花多年时间去修正。
- 更深的刻板印象,每次想要解释自己时都要先打破它。
- 一个示范:原来真实性不重要,只有广告预算重要。
真实的furry创作者付出的:
- 二十年的文化积累。
- 未来的理解空间。
- 注意力和机会(注意力是零和游戏,他拿走的每一个关注,都是真实创作者永远失去的可见度)。
- 情感上的创伤:亲眼看着自己珍视的东西被滥用、被扭曲、被当作一次性的猎奇商品售卖。
收益私有化,代价社会化。
这就是掠夺的定义。
五
把一个文化想象成一个银行账户。
里面存着多年来社区成员积累的信任、善意、公众的好奇心、理解的可能性。
健康的“出圈”应该是什么样的?是小心翼翼地使用这个账户:
- 每一次曝光,都确保呈现是准确的、尊重的
- 每一次和外界的接触,都建立真实的理解
- 这样,账户里的余额会慢慢增长
但银碳做的是什么?
一夜之间刷爆整张信用卡。
最大的平台,最猎奇的呈现,最快的速度,最浅的深度。
他不是在分享文化。他是在榨取它的新奇价值。
而新奇是一次性消费品。那些看了节目的几千万观众,他们的好奇心被满足了。就这样。没了。他们不会再去寻求更深的理解。他们已经“知道”furry是什么了——他们在电视上看过了。
这还没完。综艺节目制造了可见度,然后《和平经营》的付费皮肤——腾讯最大的游戏之一——将这种可信度直接转化为收入。
现在这个账户不只是清零了,是严重透支。
我们想要建立理解时,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,而是银碳留下的那个刻板印象的废墟。
而银碳呢?他提取了利润,转向国际平台,继续用furry美学变现。
他可以离开。我们不能。
这是我们的身份,不是他的生意。
六
在遭遇反对后,银碳发布了一篇回应。让我们看看它暴露了什么:
“我没有决策权”
他说节目的呈现方式不是他能决定的,那是制作组的事。
问题来了:如果你真的在乎这个文化如何被呈现给几千万观众,你会在没有决策权的情况下上节目吗?
真正在乎的人会说:“如果你们要那样呈现,我不参加。”
但银碳选择了参加。因为他要的是曝光,不是准确的呈现。
“希望更多人喜欢furry”
他说他的初衷是让更多人喜欢furry文化。
让我们看看结果:那些几千万观众,他们“喜欢”furry了吗?还是他们消费了一次猎奇,形成了一个浅薄的刻板印象,然后继续生活?
让人喜欢和让人消费猎奇不是一回事。
“如果没有新鲜血液,圈子会走向没落”
虚假的威胁。
他在暗示:要么接受我的方法,要么看着圈子死去。
这是可耻的滑坡谬误。
更何况,我们不需要那种“新鲜血液”——那些为了奇观而来、带着刻板印象离开的观众。我们需要真正想了解这个文化的人。
“我是发自内心喜欢furry”
他用了大段篇幅解释自己多么热爱furry,多么努力。
让我再问一次那个简单的问题:你能约他吃鸡公煲吗?
真正热爱一个文化的人,会让自己融入那个圈子。会和成员建立真实的关系。会有机地赢得认可。
但银碳一样也没做到。他是一个悬浮在圈子之上的商业项目,从圈子的符号中提取价值。
爱不是你说了什么,是你做了什么。
“公司只是提供支持”
他描述公司只是提供制作支持、场地、商业对接。
但那就是商业运作:专业团队,系统化流程,利润分成结构。
而这个运作的规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furry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:登上全国最大娱乐频道的主流电视节目,再IP授权给全球玩家最多的游戏之一。从未有任何其他furry创作者获得过,或哪怕是寻求过这种商业规模的曝光。
原因不言而喻:这种快速的、面向大众市场的曝光必然扭曲。
商业化本身没错。很多创作者都会将作品商业化。
关键区别在于:
真实的创作者先建立圈子认可,然后商业化。
银碳先商业化,再寻求圈子认可。
真实创作者的商业成功建立在圈子信任之上。
银碳的商业模式完全绕过圈子,直接向外部观众兜售furry符号。
这就是为什么他是industry plant。
这篇回应最终证明了什么?
证明了他根本不理解核心问题。
我们的问题不是“你上了电视”。
我们的问题不是“你在赚钱”。
我们的问题不是“你想让更多人知道furry”。
我们的问题是:你用电鱼、炸鱼式的方法,把我们的文化当作一次性新奇商品卖给永远不会理解它的人,留下我们处理污名。
我们的问题是:你从来不是这个圈子的一部分,却占据了代表的位置。
我们的问题是:你可以走。我们不能。这是我们的身份,不是你的生意。
他的回应对这些核心问题一个字都没有回应。只有推卸责任,只有“我也没办法”,只有“我本意是好的”。
不要看他说了什么。要看他做了什么。
他做的,是在一期两小时的综艺节目里掠夺furry文化的可信度,为自己攫取价值,留下圈子处理后续。
七
如果你不是furry,你可能会想:“这和我有什么关系?”
因为今天发生在furry文化上的事,正在所有地方发生。
在注意力经济里,亚文化已经成为可掠夺的资源:
- 资本识别出有商业潜力的亚文化
- 制造一个“代表”,绕过有机的圈子认可过程
- 剥离复杂性,包装成适合大众消费的形式
- 快速变现,在长期伤害显现之前退出
这是新常态:文化抢劫。
今天是furry。明天是任何你在乎的圈子。
真实性正在系统地输给资金充裕的空壳形象。
如果我们将此正常化——如果我们接受金钱可以直接购买代表地位,真实性变得无关紧要——我们就是在接受这样一个世界:
- 所有文化都被拥有营销预算的人控制
- 真实的创作者永远被雪藏
- “代表”由资本选择,不由圈子选择
- 没有什么是真的,一切都是品牌
八
所以让我重新介绍真实的中国furry文化给你。
它不是一套兽装。这就是重点。
它是成千上万个你真的可以约出来吃鸡公煲的人:
- 在DeviantArt和Pixiv上坚持投稿十年的画师
- 一针一线缝制兽装的装师
- 在B站和其他平台分享故事的写手
- 组织聚会的人,让真实的圈子得以扎根
- 无数没有网红地位的人,他们就是单纯热爱这个文化并真诚参与
它不是流水线,它是真实。
它不靠营销预算支撑,它靠真心的往来维系。
我们的力量从来不是猎奇或空壳,是本真。
这就是我们在捍卫的东西。
九
如何区分真实的furry和industry plant:
问一个问题:“我能和他吃鸡公煲吗?”
如果可以——如果你可以给他发消息,得到包含真情实感的对话;如果别人在漫展上见到他,与他合影不需要和谁争抢;如果大家能看到他的历史和成长轨迹,观察到他在这个圈子内的真实足迹;如果他展露的职业素养,能让业内人士信服——那么,他是真实的。
如果不可以——如果你只能远远观看众星捧月的场面;如果他没有真实的互动途径,同框的只有其他演艺人员;如果某人为社区带来了不利影响,但拒绝被社区问责;如果大量粉丝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,而不是渐进地积累——那么,你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使用了furry符号的商业项目,和其他使用了动物形象的商标别无二致。
就这么简单。
十
致furry圈子:
我们不会沉默,当我们的文化正在被抢劫一空。
我们拒绝让industry plant代表我们。
我们不会分享、推广或为那些绕过圈子认可和问责的商业项目背书。
我们会积极支持真实的创作者——用我们的关注、我们的委托、我们的声音。
我们会讲述自己的故事,大声而持续,让资本无法垄断叙事。
我们会建立和守护这样的空间:在那里,真实性比营销价值更重要,真实关系比粉丝数量更重要。
我们是那些可以被约出来吃鸡公煲的人。我们是真实的。我们会让所有人都绝对清楚这一点。
致媒体和平台:
如果你想报道furry文化,请和真实的furry对话。
不是营销预算最大的那个。不是团队给你安排好的,包装最精美的那个。
和在这里待了多年的创作者对话。和社区组织者对话。和在这个文化里有真实社交纽带的人对话。
你们的懒惰——只报道最引人注目的那个——助长了文化抢劫。
致国际社群:
你们一直看到的那个“中国furry”,最光鲜亮丽的那个?
他不代表圈子。他代表一个营销团队关于“什么可能好卖”的假设。
真实的中国furry创作者存在。他们只是没有商业基础和算法优化的支持。
去找到他们。不要让信息不对称决定谁能成为“代表”。
致所有关心真实文化的人:
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斗争。
资本对抗真实。营销预算对抗真实圈子。Industry plant对抗真实的人。
注意力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抢劫亚文化,将它们转化为一次性使用的猎奇产品,留下圈子处理永久的伤害,而利润流向别处。
如果你关心任何文化——音乐、艺术、时尚、任何亚文化或圈子——这和你有关。
因为如果我们将此正常化,如果我们接受金钱可以简单地购买代表性而真实性变得无关紧要,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真实的东西。
你关注的那个furry并不存在。
但我们存在。
我们不会让我们的文化在沉默中被掠夺。
看见我们。听见我们。
我们是那些你可以约出来吃鸡公煲的人。
我们是真实的。